9月17日,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,正式解读《吉林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》。该《方案》由吉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14个中省直部门共同制定,旨在构建省级碳足迹管理体系,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根据《方案》,到2027年,吉林省将出台一批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,鼓励引导汽车、轨道交通、钢铁、水泥、石化、农产品加工和食品、医药等出口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碳足迹核算,初步建立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及分级管理制度。到2030年,核算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,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得到广泛推行。《方案》围绕5个关键方向,系统部署了14项重点任务,其核心包括积极参与碳足迹核算和分级管理规则制定、扩充完善省级产品碳足迹因子、落实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、探索开展碳足迹信息披露工作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、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先行先试等。吉林省的企业也在积极行动,如一汽-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规划绿色发展科专家王永国透露,今年起将在相关先导车型中使用低碳钢,成为行业内首个批量使用的车企,到2030年将实现整车全面使用绿色低碳钢,今年年底,企业将上线产品碳足迹数字化系统,进一步提升数据收集与核算效率。通过推动碳足迹管理,吉林省希望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,驱动新质生产力跃升,助力企业有效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,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,同时也通过“碳标签”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,形成“绿色生产—绿色消费”的循环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