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阴港两大全电动化泊位正式对外开放,打造绿色港口新标杆
福州港江阴港区壁头作业区8号、9号泊位近日通过省级验收,标志着这个全省首个全电动、零排放码头正式进入常态化国际航行船舶靠泊新阶段。
10月23日,福州港江阴港区壁头作业区8号、9号泊位(福建融港码头)对外开放通过省级验收。这两大全电动化泊位的正式对外开放,将为江阴港区吸引更多国际集装箱航线,进一步织密江阴港区国际航线布局。
作为福州港首个“零排放”、全电动设备码头,江阴港区8号和9号泊位由福建融港码头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,总投资13.8亿元,其中设备投入3.6亿元,全部采用纯电驱动。
01 项目概况:绿色港口的领跑者
江阴港区8号、9号泊位建设规模为1个5万吨级和1个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,设计年通过能力达90万标准箱。
泊位总长668米,不仅能处理集装箱货物,也能兼顾件杂货作业。
这一项目采用“以电代油”的能源替代模式,配置的6台岸边设备和11台堆场机械设备均采用电力驱动。
相比传统燃油码头,全电动码头实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,同时还在控制排放、减少噪声和提高能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。
02 发展历程:从竣工到开放的快速推进
该项目的建设进程高效而迅速。
今年5月31日,8号、9号泊位工程(一期工程)顺利通过竣工验收。
随后,在6月份,福建融港码头发展有限公司获颁港口经营许可证,标志着融港码头正式投产。
经过数月的试运营,直至10月23日,这两个泊位终于通过省级验收,获准正式对外开放。
从此进入常态化国际航行船舶靠泊新阶段。
03 战略意义:完善港口布局,推动海洋经济
融港码头的投产开放,对福州自贸片区及整个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。
它联动了先期投产经营的江阴港区1号至5号泊位及在建的6号、7号泊位。
这些泊位将共同形成省内规模最大的单体连片经营集装箱码头区。
这一格局极大提升了江阴港区的散杂货运输能力,推动江阴港区成为多功能、综合性深水枢纽港。
同时,也有力助力了“海上福建”建设,促进福建港口经济加快发展。
04 运营实效:挑战与能力兼备
虽然刚刚开港,但8号、9号泊位已经展现了其处理高难度作业的能力。
8月份以来,融港码头成功处理了多批大型设备,包括重达500吨的风电主机、长达93米的管桩等高难度货物。
这些货物大都来自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金风科技、东方电气等多家企业。
码头采用岸边设备吊装工艺,以2000吨履带吊作为主设备,300吨汽车吊和24轴线车配合,确保安全作业和船舶按时离港。
随着江阴港区8号、9号泊位的正式开放,福州港的国际航运网络将进一步织密。这一全电动、零排放码头的运营,不仅提升了港区的货物吞吐能力,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港口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坚定承诺与实践成果。
江阴港区正朝着多功能、综合性深水枢纽港的目标稳步迈进,成为建设“海上福建”战略的重要支点。
|
|